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是与俄罗斯煤炭科学设计院共同研发的抑爆新产品。
工作原理:该装置采用锚杆固定的方式吊挂在巷道顶板上,当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时,接受盘接收到冲击波信号,带动推杆后移,触动主体内触发装置,从而使主体内的阻燃介质喷出,形成有效长度30米以上浓度超过110克/米³的抑爆屏障,可有效弥补隔爆水袋因冲击波和火焰存在时间差而造成的失效问题。抑爆介质通过剧烈的化学及物理反应迅速扑灭火焰,将爆炸限定在初期和一个较小的区域内,抑制了瓦斯及煤尘的次生爆炸和连锁爆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保护了矿井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a) 滞后时间短,反应速度快;
b) 覆盖面积广,抑爆效率高;
c) 模块式结构,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d)纯机械启动,无电气连接;
1、喷出距离:30-31,米均匀悬浮灭粉介质
2、安装方式:吊挂,安装简便,灵活多变
3、覆盖面:无死角空间,均可分布
4、装置启动时间:≤25毫秒
5、填充物:30KG灭火粉
6、维护方面:纯机械结构,无需专员维护
7、悬浮时间:370-390秒
工作环境
a)环境温度:-20℃~+50℃;
b) 相对湿度:≤98%;
c) 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
主要技术指标
a) 装置启动压力:≥17±0.5Kpa/cm² ;
b) 装置启动响应时间:<15ms;
c) 隔爆介质成雾时间:<120ms;
d) 隔爆介质雾面持续时间:>1000ms;
e)隔爆介质喷撒效率:>95%;
f)装置高压储压值:10MPa±0.25MPa;
g)装置隔爆介质质量:30KG±0.5Kg。
基本原则
对井下可能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地点选为安装位置。
一般原则
在煤矿井下安装时,隔爆装置与爆炸源的距离应≤60m,将安装附件安装在防护区顶板上,并且利用锚杆固定,然后将隔爆装置固定在安装附件上,要确保隔爆装置安装牢靠;接收冲击波的装置应当面向爆炸源的方向并确保隔爆装置的喷射角度水平对准爆炸火焰传播方向。注:具体安装方式请查看附录1中图2与图3。
当爆炸冲击波和火焰扩散方向不确定时,必须安装成对的、安装方向互为相反的隔爆装置。
必须根据巷道截面积来选择安装隔爆装置的数量;
当煤矿井下掘进巷道中时,随着掘进作业的推进,必须根据掘进巷道长度重新选择自动隔爆装置的安装方案;
安装隔爆装置时,严禁拆除触发机构锁紧机构,防止因安装发生意外碰撞造成装置误触发。
隔爆装置正常使用时,必须拆除触发机构锁紧机构,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注:具体安装方式请查看附录1
维护保养
须由专人负责定期维护,要检查隔爆装置是否固定牢固,喷射方向水平前方是否有阻碍物;注:负责维护项如附录2所示。
隔爆装置的有效期为5年,干粉保质期为1年,超过期限必须更换;
在隔爆装置的使用期间,如果发生故障,无法排除时,要及时通知生产厂家,大型维修工作必须由原生产厂家进行;
要更换与隔爆装置相关的设备,必须与厂家取得联系,在征得生产厂家同意,确认系统安全可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替换。
安全注意事项
严禁在投入使用时,严禁拆除触发装置锁紧机构;
严禁不安装设备的备附件,而直接安装设备;
禁止在喷口前方内堆放物品,安装设备;
在使用期间不得拆卸隔爆器的保护罩。
故障分析与排除
表1 故障分析与排除表
序号 | 故障现象 | 原因分析 | 排除方法 | 备注 |
1 | 隔爆器无动作 | 触发器装置未打开 | 检查触发器锁紧机构是否拆除 | |
2 | 触发器能启动,但喷粉不畅 | 管道、喷嘴堵塞 | 清理触发器、喷嘴及管道 | |
3 | 触发器能启动,但不能喷粉 | 压力不够/滚珠卡顿 | 增加高压储气腔储压/清杂质 | |
4 | 触发器动作慢 | 触发机构移动缓慢 | 增加润滑剂/跟换触发装置 |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隔爆器应有Ex标志和煤安标志MA。
标识
隔爆装置的产品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识内容包括:
a)隔爆装置的名称与型号;
b)安全标志编号;
c)制造厂名;
d)出厂日期及产品编号。
包装
应按GB/T 13384的规定执行,要符合防潮、防雨、防震的要求。
运输
储运条件应为-40℃~+60℃,运输方式不限,但应防止剧烈撞击,并注意防雨防潮。
贮存
装置应放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得受潮、重压、碰撞,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和有害气体及溶剂,严禁接触火源并注意不得侧放、倒置。
质量保证
主控箱在用户遵守使用的规定条件下,产品安装使用在12个月内,并且不超过制造厂发货18个月,产品因制造质量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负责修理。
适用于井下瓦斯或者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
抑制及扑灭爆炸中蔓延的火焰,形成干粉隔爆区域,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减少灾害损失。